环球时报:不是每位异见人士都能成艾未未陈光诚

2013年12月25日02:35  环球时报

  因脱离公职而在微博上表达悲情和正义的例子逐渐多了起来。最新一起发生在西北政法大学,该校副教授谌洪果近日在微博上发出公开辞职信,表示在学校里“我的路越走越窄,进行教学探索和学术交流的空间也越来越小”,如果继续站在讲台上,“不过是自欺欺人,为苟且偷生而放弃自己曾捍卫过的原则和底线”。

  此事在互联网上引来不少关注和议论。大约20天前,央视《24小时》节目制片人王青雷被辞退后也发了一个很长的微博,将他与央视之间的纠葛上升到道义层面,在微博上获得掌声。

  通常来说,一个人离职时,“鼓着掌走”比“拍着桌子走”更容易被中国职场接受。中国人一般倡导“好聚好散”,不鼓励“反目成仇”,对喜欢说前面单位或老板坏话的人,职场总体是持“警惕”态度的。

  然而近来多名知识界人士在离职时痛斥原单位,这当中大概有两类原因。一是他们心怀愤懑,不吐不快。二是互联网上欢迎这样的反叛声音,这些人会迅速成为“反体制”的符号,而网上喝彩也让当事人对用反体制姿态获得体制外利益,以此弥补离职的损失抱有希望。

  不排除离职者与体制之间存在某种冲突,但感受到这种冲突的人有很多,包括体制内的一些积极分子。目前自由派知识分子在高校里仍较集中,其中有的还很有名。体制具有规范性甚至一定的刚性,同样的体制,不同价值观的人有的包容求生,有些则感到备受束缚。是否发生激烈冲突,个人性格往往是主要变量。

  不久前北大经济学院终止聘用夏业良,夏不服。现在谌洪果主动要求辞职,因为受不了。而我们看到,支持他们的学界人士很多都还在“体制内”。这当中的个性化因素千变万化,统统说成是为了“政治自由”,而不是为了不请假缺课、不接受学术考核等等的自由,这其实是很牵强的。

  如果在欧美大学里,教师与校方发生冲突,被辞退或者主动辞职,都属正常范畴。但偏偏中国的政治体制与西方不同,成了“万能的靶子”,这使得教师因什么原因同学校解除合同,都可以做得看上去像是“政治事件”。

  我们注意到,最近几起高校离职主角的职称都不高,这反映了他们在体制内的竞争有不顺利的一面。离开体制,他们面临“另类市场资源”的竞争,这包括在互联网上的知名度,反体制形象是否突出,以及是否会受到异见人士和舆论圈子的推崇,等等。

  需要指出的是,这种竞争也很不容易,不是每一位异见人士都能成为艾未未、陈光诚,不是每个人在大学、媒体经历的“办公室政治”和各种遭遇,都能通过舆论运作转化成新的人生事业资源。今后或许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在微博上晒遭遇,博同情,他们这样做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可以理解的。

  随着多元化的发展,反体制人士的生存环境总体上在得到改善,这会引导一些人“拍着桌子”告别体制,他们有的是竞争失败者,但也不排除有“理想主义者”。这些人会反过来促进多元化的深度。

  只要中国不断繁荣、强大,包括异见人士,大家说到底还是在中国这同一条大船上,反体制者会间接、迂回享受国家发展的成果。比如,他们会因中国强大而受到西方力量的更多关注和支持,也许还会有更多外部资源和中国内部的另类市场资源向他们靠拢。但愿他们在进退之间也能不断累积生存智慧。▲

(原标题:社评:拍桌子离职的知识分子最渴望掌声)

(编辑:SN095)
分享到:
保存  |  打印  |  关闭
猜你喜欢

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

  • 新闻外媒:中国反腐“打大老虎”到关键时刻
  • 体育鲁能高层韩公政离任 富力国安抢1国脚
  • 娱乐曝黄晓明密会22岁校花 撇baby两月情变
  • 财经媒体随崔永元赴美调查转基因结论迥异
  • 科技联通高层5年来最大规模调整分工详情
  • 博客2013年十大两性事件 王岳伦反击造谣者
  • 读书优劣悬殊: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
  • 教育复旦四大学霸:21岁女生被誉门萨女神